今天,《智造中国 调研一“线”》要走进江苏苏州吴江区,位于太湖流域的盛泽镇是我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也被誉为“千年绸都”。
2022年,盛泽真丝绸纺织产业总产值达784.45亿元,打造了纺丝、织造、印染、服装制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年产长丝织造130亿米、印染布匹30亿米。
总台央视记者 袁艺: 盛泽镇生产丝绸由来已久,在唐代就已经作为贡品。我手里这条丝巾就是这里的丝绸做成的,色泽鲜艳手感丝滑;我身上的这件衣服用到的面料也来自这里,它用的丝可不简单,叫“海岛超细纤维”,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1/200,20000根捆在一起,才和一根筷子一般粗细。112克重,馒头重量大小的一捆,就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
除了可以制作服装的民用丝,还有工业丝,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缆绳、汽车安全气囊,用的都是它。两种丝看起来很像,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业用丝的韧性更强。
从一滴油到一块布 解码全球最大工业丝智造基地
在全球最大的工业丝生产基地,到今年年底的产能达8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30%以上。在车间里,12台机械手臂同时作业,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一滴油如何变成一块布?首先原油通过海运,来到大连长兴岛的石化基地,通过炼油装置,经过加氢、蒸馏等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聚酯原材料。之后进入苏州化纤工厂进行混合,就像面粉和水一样,聚合成透明黏稠的液体,冷却后切成小颗粒。这时候,它的黏度是0.67分升每克左右,还远远达不到工业丝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历练。
要想韧性强,配比是关键。在纵横交错的管道上密布了上千个温度、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流量和黏度,实现了智能调配。直到黏度达到1.0分升每克以上,就会来到纺丝车间。经过高温锻造后,整齐划一的丝卷成一个个丝饼,通过AGV小车自动运输到外检车间,机械手臂抓取送至检验台,由机器视觉检测摄像头自动拍照,剔除残次品,从包装到入库一气呵成。
丝要经纬交织才成布匹。全新一代喷水织机,一天可以织布300米,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0倍左右,之后再进行染色、印花等后加工程序,就是成品的布匹。
创新面料加持黑科技 人才赋能再闯新市场
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智能化作业。生产的过程很智能,布匹也是科技感十足,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它的功能十分硬核。
比如全新一代的阻燃面料。普通面料在遇到高温明火时,会迅速燃烧,而阻燃面料在离开火源后的一到两秒就会迅速熄灭,防止火势蔓延。同时,它在纤维部分就已经实现了阻燃功能,所以它的透气性会更好,对于消防等特种行业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能降温的面料,在室外同样高温环境下,用它做成的帐篷,比普通帐篷温度低15℃-20℃。有了它,夏天炎热也不用愁了。
目前我国化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盛泽成立了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18个博士后工作站,相信智能制造在人才赋能的加持下,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新品,服务生产生活。
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产业和员工相互成就
在苏州吴江,有传承穿越千年的丝织技术,也有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当地坚持人才引进和培育,让企业转型升级和员工成长互相成就。
眼前的这个约200吨重的设备是1100千伏电抗器,它在特高压远距离输电中必不可少。一直以来,电抗器因振动导致噪声高是行业内的难题。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大多运行噪声在70分贝-75分贝,而这家企业的目标是64分贝以下。去年毕业的陆丁昊,入职不久就参与这样重大的科研攻关,对他来说极为难得。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陆丁昊: 从入职开始,公司会给你指定一个导师,让导师带你成长进步。我现在基本上跟着禹总开展科研相关工作。
陆丁昊跟随的禹总名叫禹云长,他是电抗器领域的顶尖专家,此前在山东工作。企业根据行业发展方向制定了一份产业图谱按图索骥,也正是这份产业图谱吸引到了千里之外的禹云长加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禹云长: 我也想再挑战一下自己,再从无到有,为一个较大的变压器企业开创这个产业。
人才引进来后,还要留得住、干得好。企业为禹云长建立专家工作室,推动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在禹云长的助力下,目前企业已具备批量提供所有电压等级电抗器的能力。
江苏省 苏州市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禹云长: 专用的制造设备、专用的实验设备,都是从当时我来之后才启动。受到重视,我工作后顾之忧也没有了,就可以全心全意集中精力搞科研工作。
电抗器从无到有、从有变优的背后也有着技术工人进步的身影。焊工许学志进厂时只有初中学历。2019年企业开始自主评价技能人才,第二年许学志就被评为高级工。眼下许学志也在忙着电抗器降噪的课题,并且成为外部结构焊接班组负责人。产业升级和员工成才互相成就,也在鼓励他不断追求进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主变油箱一组组长 许学志: 随着公司的技术提升,工艺要求在提高,要学习新的知识,毕竟时代在进步。